郑州垃圾分类将迎来破局 相关政策正在制定
在先进地区下大力气竞相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大背景下,在垃圾分类已成新的国家战略的新形势下,饱受“垃圾围城”困扰的郑州,创新思维、身体力行垃圾分类,已是时不我待。与此同时,公众加强认知和自律、政府注重引导和监管也成为化解问题的当务之急。唯有全社会通力合作,方能将这件事推进下去。
动向垃圾分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
在今年3月5日开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,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,要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,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,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,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解读认为,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两大亮点之一,垃圾分类制度事实上已被提至国家战略层面。
国家领导人关注的背后,是当前国内很多地方垃圾产生量剧增、难以消化处理的现实,不管是城市,还是乡村。
“应该说,自上而下的布局,重要性要大于自下而上的探索,这对垃圾分类的解决来说,绝对是个好消息。”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、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说。
探讨1垃圾分类标准乱,如何易于操作?
不少市民对待垃圾分类已有共识,但问及如何去分、以何标准去分,他们往往不清楚。
从事环保工作的郑州市民马先生认为,目前包括郑州在内的国内很多城市只是将垃圾简单分为可回收、不可回收两种,太过笼统,实际上也不科学。“ 两分法 弊端多,现在很多地方细化成了3种,有的还有4种,增加了厨余垃圾、有害垃圾等等。”他说。
资料显示,现行指导垃圾分类主要规范的国家标准为《生活垃圾分类标志(GB/T19095-2008)》。这部由住建部于2008年颁布实施的推荐性国标,生活垃圾被分为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大件垃圾、可燃垃圾、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6个大类。
这种国标分法的分类依据,在郑州市一家资源回收公司部门负责人樊经理看来,专业性较强,可能会让一些市民无所适从。“比如一个旧沙发,到底算是可回收物、大件垃圾,还是可燃垃圾呢?”他说。
樊经理认为,主导垃圾分类的国标实施也已经快10年了,有必要根据最新情况进行修订,可结合不同物质的属性、不同区域的特点,制定出浅显易懂的、易于执行的、更为科学的分类方法。
“只有老百姓搞懂了,认知水平提高了,垃圾分类才有可能从源头上做好,这是第一步。”他说,如果不从规范上明确,容易给市民造成认知上的偏差、操作上的困惑,进而导致积极性低、效率低。
探讨2未体现“污染者付费”,能否改进?
垃圾分类难以推广,一大经验教训就是资金的匮乏。
为此,有市民提出,根据“谁污染,谁付费”的原则,相关方面可以考虑像企业排污费征收一样,向生活垃圾的“排放”征收税费,让垃圾分类收集与垃圾排放计量收费有机结合,弥补政府在垃圾分类方面可能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,并利用奖惩激励机制,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
实际上,郑州市目前已有关于这方面的收费。郑州市物价局公用事业价格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,根据2014年4月25日该局下发的文件,目前确有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。比如,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维持每户每月5元,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标准为每吨45元,繁华街道及主、次干道两侧的经营门店每平方米每月交纳0.6元。
对此标准,河南省绿色中原环保协会负责人匡洁认为,有待改进。
“没有体现 谁污染,谁付费 污染多,交费多 ,会挫伤那些坚持垃圾分类的市民积极性。同时,在 一刀切 的收费模式下,很多人会把随手扔垃圾看成是自己理所应当的权利,而不去考虑如何分类,如何减少垃圾产量。”她说。
匡洁认为,随着社会发展,政府有必要大幅度提高垃圾处置费的征收标准,坚定不移地落实“污染者付费”原则,要理直气壮地让垃圾制造的主体为自己行为买单,利用政策杠杆,迫使他们落实各自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。
探讨3郑州建立静脉产业园区,如何?
大河报记者采访中发现,作为实际执行垃圾分类的主力军,废品收购站却已越来越少。
宋向清受访时认为,废品收购站作为垃圾分类的有生力量,之所以能够持久存在并较为稳定运行,并发展成一个产业,一大原因就在于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规律,有利益驱动,而这也正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一大思路和路径。
2009年6月15日施行的《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》也规定,鼓励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,鼓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实行产业化和经营性服务。
在2015年5月举行的郑州市政协双月座谈会上,匡洁提出了在郑州建设静脉产业园区的建议。
按照她的比喻,所谓“静脉产业园区”借用了医学概念:静脉运输代谢产物到消纳它们的脏器进行分解、解毒,与垃圾分类、运输之后进行资源化利用,比较类似。“一个人的健康是这样,一个城市也不例外,只重视物质的生产、消费,不重视城市代谢物的合理消纳,是不能持久的。”她说。
当时,匡洁的发言受到重视,郑州市政协有关负责人还专门作出批示,让有关部门研究处理。
公开资料显示,根据2016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目前我省已确定了濮阳市静脉产业园、宝丰县静脉产业园、兰考县静脉产业园等9处静脉产业示范园区,但其中并不包括郑州。
匡洁说,郑州人口接近千万,垃圾产量大,有必要考虑规划建设专门的静脉产业园区,把真正拥有绿色技术的企业引进来,提高废品资源化率。
展望 郑州相关管理政策正在制定
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,通过填埋处理、新型焚烧工艺,郑州市已经投产和即将投产的垃圾处理机构消纳了大量生活垃圾,但在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,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始终是难解之痛。
在郑州市城管局市容环卫管理处处长薛芳礼看来,“到2025年,生活垃圾的回收率将达到35%以上”这一目标的实现,除了加大处理能力,也有赖于基于垃圾分类的源头减量推进工作进展情况,而且这也是最根本、最有效、最环保的路子。
薛芳礼透露,在吸取之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,目前他们正研究制定《郑州垃圾分类管理实施办法》《郑州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》,以便从政策到具体操作层面,切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前发展。
按照初步设想,结合相关政策,本着循序渐进、步步为营的操作原则,他们将重新选定垃圾分类工作实施较好的社区进行试点,在工作成熟之后,由各区选择1-3个社区继续试点,最后到各个街道办事处都具备一个社区试点,最终全面铺开。
与此同时,上述工作方案也会对垃圾分类进行进一步的明确,也将涉及干垃圾、湿垃圾包括餐厨垃圾、有害垃圾的改进处置方式。
薛芳礼讲,目前,该局已经与郑州市环保局、郑州市供销社、郑州市财政局、郑州市食药监局以及各区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,“我算了算,总共涉及的部门,有十几个,各个部门都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,配合垃圾分类的实施”。
记者手记>>>
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
记者李岩
这组系列报道的采写,让我多次想起韦唯的老歌《爱的奉献》——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,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。
朗朗上口、质朴感人的歌词,用在如今郑州垃圾分类工作上,倒也贴切。
应该说,作为利国利民的好事,垃圾分类是有社会共识的,绝大多数市民都是支持的,政府也费了很大功夫去研究,去宣传、去推动。成绩不能说没有,但成效不够明显,说明大家的配合还不够默契,还需继续磨合。
在这方面,作为社会大家庭的家长,政府需要做的事情更多。
一方面,好的经验要总结,好的做法要学习,做到兼收并蓄,为我所用;另一方面,也得有管理智慧,尊重市场规律,勇于创新,敢于实践,趟出一条符合郑州实际的路子。
社会快速发展,需要大家具备更多责任和担当。当我们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”,当生活垃圾这一“放错位置的资源”被我们充分回收利用,“美好的人间”想必会笑纳我们的付出。
动向垃圾分类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
在今年3月5日开幕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,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,要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,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,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,使环境改善与经济发展实现双赢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解读认为,作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两大亮点之一,垃圾分类制度事实上已被提至国家战略层面。
国家领导人关注的背后,是当前国内很多地方垃圾产生量剧增、难以消化处理的现实,不管是城市,还是乡村。
“应该说,自上而下的布局,重要性要大于自下而上的探索,这对垃圾分类的解决来说,绝对是个好消息。”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、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说。
探讨1垃圾分类标准乱,如何易于操作?
不少市民对待垃圾分类已有共识,但问及如何去分、以何标准去分,他们往往不清楚。
从事环保工作的郑州市民马先生认为,目前包括郑州在内的国内很多城市只是将垃圾简单分为可回收、不可回收两种,太过笼统,实际上也不科学。“ 两分法 弊端多,现在很多地方细化成了3种,有的还有4种,增加了厨余垃圾、有害垃圾等等。”他说。
资料显示,现行指导垃圾分类主要规范的国家标准为《生活垃圾分类标志(GB/T19095-2008)》。这部由住建部于2008年颁布实施的推荐性国标,生活垃圾被分为可回收物、有害垃圾、大件垃圾、可燃垃圾、可堆肥垃圾和其他垃圾6个大类。
这种国标分法的分类依据,在郑州市一家资源回收公司部门负责人樊经理看来,专业性较强,可能会让一些市民无所适从。“比如一个旧沙发,到底算是可回收物、大件垃圾,还是可燃垃圾呢?”他说。
樊经理认为,主导垃圾分类的国标实施也已经快10年了,有必要根据最新情况进行修订,可结合不同物质的属性、不同区域的特点,制定出浅显易懂的、易于执行的、更为科学的分类方法。
“只有老百姓搞懂了,认知水平提高了,垃圾分类才有可能从源头上做好,这是第一步。”他说,如果不从规范上明确,容易给市民造成认知上的偏差、操作上的困惑,进而导致积极性低、效率低。
探讨2未体现“污染者付费”,能否改进?
垃圾分类难以推广,一大经验教训就是资金的匮乏。
为此,有市民提出,根据“谁污染,谁付费”的原则,相关方面可以考虑像企业排污费征收一样,向生活垃圾的“排放”征收税费,让垃圾分类收集与垃圾排放计量收费有机结合,弥补政府在垃圾分类方面可能存在的资金不足问题,并利用奖惩激励机制,培养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、主动性。
实际上,郑州市目前已有关于这方面的收费。郑州市物价局公用事业价格管理处有关人士表示,根据2014年4月25日该局下发的文件,目前确有收取生活垃圾处理费。比如,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维持每户每月5元,单位生活垃圾处理费标准为每吨45元,繁华街道及主、次干道两侧的经营门店每平方米每月交纳0.6元。
对此标准,河南省绿色中原环保协会负责人匡洁认为,有待改进。
“没有体现 谁污染,谁付费 污染多,交费多 ,会挫伤那些坚持垃圾分类的市民积极性。同时,在 一刀切 的收费模式下,很多人会把随手扔垃圾看成是自己理所应当的权利,而不去考虑如何分类,如何减少垃圾产量。”她说。
匡洁认为,随着社会发展,政府有必要大幅度提高垃圾处置费的征收标准,坚定不移地落实“污染者付费”原则,要理直气壮地让垃圾制造的主体为自己行为买单,利用政策杠杆,迫使他们落实各自应当承担的环境责任。
探讨3郑州建立静脉产业园区,如何?
大河报记者采访中发现,作为实际执行垃圾分类的主力军,废品收购站却已越来越少。
宋向清受访时认为,废品收购站作为垃圾分类的有生力量,之所以能够持久存在并较为稳定运行,并发展成一个产业,一大原因就在于遵循了市场经济的规律,有利益驱动,而这也正是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一大思路和路径。
2009年6月15日施行的《河南省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管理办法》也规定,鼓励对城市生活垃圾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,鼓励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实行产业化和经营性服务。
在2015年5月举行的郑州市政协双月座谈会上,匡洁提出了在郑州建设静脉产业园区的建议。
按照她的比喻,所谓“静脉产业园区”借用了医学概念:静脉运输代谢产物到消纳它们的脏器进行分解、解毒,与垃圾分类、运输之后进行资源化利用,比较类似。“一个人的健康是这样,一个城市也不例外,只重视物质的生产、消费,不重视城市代谢物的合理消纳,是不能持久的。”她说。
当时,匡洁的发言受到重视,郑州市政协有关负责人还专门作出批示,让有关部门研究处理。
公开资料显示,根据2016年4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推进静脉产业园建设的指导意见》,目前我省已确定了濮阳市静脉产业园、宝丰县静脉产业园、兰考县静脉产业园等9处静脉产业示范园区,但其中并不包括郑州。
匡洁说,郑州人口接近千万,垃圾产量大,有必要考虑规划建设专门的静脉产业园区,把真正拥有绿色技术的企业引进来,提高废品资源化率。
展望 郑州相关管理政策正在制定
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,通过填埋处理、新型焚烧工艺,郑州市已经投产和即将投产的垃圾处理机构消纳了大量生活垃圾,但在生活垃圾数量不断增长的情况下,垃圾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始终是难解之痛。
在郑州市城管局市容环卫管理处处长薛芳礼看来,“到2025年,生活垃圾的回收率将达到35%以上”这一目标的实现,除了加大处理能力,也有赖于基于垃圾分类的源头减量推进工作进展情况,而且这也是最根本、最有效、最环保的路子。
薛芳礼透露,在吸取之前经验教训的基础上,目前他们正研究制定《郑州垃圾分类管理实施办法》《郑州市垃圾分类减量工作方案》,以便从政策到具体操作层面,切实推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向前发展。
按照初步设想,结合相关政策,本着循序渐进、步步为营的操作原则,他们将重新选定垃圾分类工作实施较好的社区进行试点,在工作成熟之后,由各区选择1-3个社区继续试点,最后到各个街道办事处都具备一个社区试点,最终全面铺开。
与此同时,上述工作方案也会对垃圾分类进行进一步的明确,也将涉及干垃圾、湿垃圾包括餐厨垃圾、有害垃圾的改进处置方式。
薛芳礼讲,目前,该局已经与郑州市环保局、郑州市供销社、郑州市财政局、郑州市食药监局以及各区相关部门进行了对接,“我算了算,总共涉及的部门,有十几个,各个部门都会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,配合垃圾分类的实施”。
记者手记>>>
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
记者李岩
这组系列报道的采写,让我多次想起韦唯的老歌《爱的奉献》——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,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。
朗朗上口、质朴感人的歌词,用在如今郑州垃圾分类工作上,倒也贴切。
应该说,作为利国利民的好事,垃圾分类是有社会共识的,绝大多数市民都是支持的,政府也费了很大功夫去研究,去宣传、去推动。成绩不能说没有,但成效不够明显,说明大家的配合还不够默契,还需继续磨合。
在这方面,作为社会大家庭的家长,政府需要做的事情更多。
一方面,好的经验要总结,好的做法要学习,做到兼收并蓄,为我所用;另一方面,也得有管理智慧,尊重市场规律,勇于创新,敢于实践,趟出一条符合郑州实际的路子。
社会快速发展,需要大家具备更多责任和担当。当我们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”,当生活垃圾这一“放错位置的资源”被我们充分回收利用,“美好的人间”想必会笑纳我们的付出。